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第51节

还没脱离贫穷思维的宋家孩子纷纷怀疑人生了。

这还不止,第二天,饭馆盈利六百块,第三天七百,第四天八百,第五天稍微回落,七百多,后面稳定下来,饭馆工作日盈利六百多,周末能上快九百。

食材充足从早开到晚的饭馆人气爆棚,十五张桌子根本不能满足,吃饭的排队甚至排到了一月后!

这夸张的人气当然不仅是松山县人的支持,柳暄红的小饭馆上了本省报纸,又经电视台采访,省内几乎识字看报的人都晓得,松山县有一间小饭馆,便宜实惠又好吃,食客络绎不绝。

街头,周艳艳和贾根民看着记者报纸上的大夸特夸标题——全国第一家个体私营饭馆——柳记。

俩人脸都绿了。

本省日报明明是他们请来为贾家饭店宣传的,怎么登报的却是柳暄红的柳记!

第40章 红烧鱼

贾家饭店是贾根民的第一次下海创业。

贾家在松山县盘踞多年, 旧社会时就是县里有名的富户,家风清正, 不鱼肉乡里, 欺侮乡亲,竭力虔心帮助困难的人家,家中子弟也出息。

多年的好心也有了好报, 在后来的打土豪运动里,贾家捐了钱财和土地逃过一劫,到如今,贾家虽然没落,明面上进入体制最有出息的是一个贾书记,但人家在松山县, 或者整个省城,盘根错节, 仍是有根底的人家。

作为贾家的小儿子, 贾根民不缺钱, 人脉广, 眼光高, 底蕴深厚。

他们这些人,比普通人知道些消息, 晓得以后的路会好走许多。

反正家中兄姐皆在体制内, 贾根民作为最小的儿子,看上了经商的前途。

他有自己的野心, 盘下半死不活的国营饭店只是贾家投资中的一小笔。

不过到底是贾家的饭店, 排场少不了。

贾根民看上了周艳艳, 也是因为周艳艳有许多超时代的奇思妙想, 他不知道女人的那些想法是从哪来的, 但是只要有利于贾家,贾根民不在乎。

何况,周艳艳的确会来事。

他把贾家饭店交到了周艳艳手里,周艳艳装潢地高档又洋气。

不只是装潢,对饭店的宣传和经营,周艳艳似乎也有独特见解。

说要请记者写稿子,电视台采访!为饭店打广告!

贾根民都惊了。

报纸还不算稀奇,但是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